close

教導孩子學會尊重~尊重孩子的同時,孩子也要學會尊重父母
 
「皮皮與懷孕的媽咪走在路上,皮皮走累了,

要媽咪抱著他走,但媽咪因懷有7個月的身孕,

抱起孩子實在不方便,所以拒絕了皮皮,

皮皮一見到沒輒了,索性坐在地上大哭起來。」
 
給孩子的尊重,不表示一定得配合所有他們提出的要求,

安撫孩子的情緒之後,

再進一步與孩子討論「需求是什麼?」

也許媽咪可以與孩子一起找個地方坐下來休息一下,

若要抱抱就坐在媽咪的大腿上,

讓孩子享受被媽咪注意及呵護的感覺,

同時也不必完全排拒或聽從孩子的需要。

孩子在每一次的經驗中得了解,

爸比媽咪雖然愛也尊重孩子的需要,

但孩子同時也必須尊重體諒家人;

讓孩子知道,大肚子的媽咪若硬是抱起孩子走動,

可能會讓身體或肚子裡的孩子感到不舒服,

所以一起找一些別的辦法,讓兩個人都能感到舒服。
 
以學齡前的孩子來說,他們本身有正向的驅力,

當與父母關係良好的時候,

他們不會刻意挑戰父母、惡意走向父母禁止的道路,

他們仍需要爸媽的認同與陪伴,

所以不要害怕延長教育的時間、等待孩子的發展,

並適時給予孩子「安全感」及「決定權」。
 
回應孩子的需要,是正向幫助
 
一旦父母拒絕了孩子,就必須安撫孩子的情緒,

當得到了安全感,對於一開始提出的要求就不再會堅持,

甚至會變得更鬆軟有彈性,此時冷靜的與孩子討論是非,

會得到更好的效果。
 
以人本的角度看孩子,

認為他們就像是一個善惡的綜合束,有好有壞的情況下,

當給予孩子理解及鼓勵時,加上同儕的影響,

孩子自然就有向上、向善的驅力。

相反的,所有的孩子都不能忍受被忽視,

當大人無法理解自己時,孩子會寧願破壞。
 
用「如實」看待孩子
 
尊重的另一個前提,是以「如實」的眼光看待孩子;

除了設身處地的了解孩子的需求之外,

父母應以「真實的自己」與孩子相處。

所謂真實的自己,首先必須跳脫自己

不存在孩子的世界(冷漠的父母)或是

太過於介入孩子的世界(直升機父母)的身份,

面對自己的情緒,用真實的感受與孩子相處。

若是感到自己身體不舒服,

或是與先生吵架而情緒不穩定時,

就先照顧好自己的感受,

當兩個人都需要情緒的舒解時,

就如同上面孩子要媽媽抱的例子,

告訴孩子自己真實的感受,找出兩個人都能接受的辦法,

才能達到從尊重中學習的意義,並培養孩子的同理心。
 
家長也須了解的是,不應以平輩、朋友的角度與孩子,

因為大人絕對比孩子還要了解事情的處理方式,

能辨認是非善惡,且孩子也需要一個長期可以追隨且依附的對象。

若是只想著與孩子當「朋友」,可能會淪於對孩子過度粗魯的對待。
 
父母對孩子成熟的愛,絕對不是把孩子當作寵物看待,

溺愛就像緊握不放的手,即使縱容仍不能讓孩子忤逆自己的需求,

會成為孩子迷失自我的關鍵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vian7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